
“我有一瓶酒,有話對你說”、“只為摯友而手釀,只為摯友而分享”、“自由是一種態(tài)度,年輕有樣,一切由我”……當你購買的產品包裝上有類似的話,你購買的就不僅僅是一個冰冷的商品。而這個喜歡表達,能夠親切感的虛擬形象會更容易吸引和留存消費者。
大眾消費行為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時代已經發(fā)生了根本的改變,人們對機構品牌的信任度逐漸降低,更加青睞富有人格魅力、去組織化、有溫度的品牌。

當消費行為變得娛樂化,走人格化路線似乎成為品牌求生的唯一出路,江小白、三只松鼠的案例均說明了這一點。而對于農產品,這種最本源、最踏實、最富有溫度的產品,則具有做人格化的天然優(yōu)勢。
但因為多種原因,長久以來中國農產品并沒有與“人格化”很好地結合。2012年的褚橙開了先河,褚橙的成功讓人們意識到,水果還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表達。
自褚橙以來,天下星農孵化過很多農產品品牌,幾乎都是對產品的內涵進行再發(fā)現(xiàn)、再重構的過程。
每個品牌都為讓人們意識到:所有農產品在物質層面之外,總有情感、精神和想象力附著其上。因為品牌就是要去激活消費者的感受,除了味蕾,還有精神層面的內容。
可以說,消費過程中的參與感、體驗感和存在感變得越來越重要,而一個具有高辨識度的人格化標簽,是消費者愛上你的前提。
農產品天然帶有溫度和精神力量,這或者是一方水土,或者是種植者,或者是千百年來形成的歷史文化。而農產品的品牌激活,可以從產品的品類或品質特點,從產品的五覺“色、香、味、形、觸”及人們的潛在文化認識、意識聯(lián)想入手。
那么農產品應該怎樣做到人格化?
確立產品人設
若想讓品牌具備人格屬性,首先就是確認品牌的性別:是男人還是女人?是大人還是小孩?
天下星農曾孵化過一款名為“紅唇之吻”的大櫻桃,設定了高、挑、熟的選品標準,把鮮紅欲滴的色彩同性感的“櫻桃小口”文化意象相結合,采用性感美女形象來設計包裝,“櫻桃如吻、小心輕咬”的宣傳語更是如畫龍點睛,極具感染力和傳播力。
“雀斑美人”蘋果也是一個產品特色構成黃金支點的典范,品種引進自日本王林蘋果,因果皮上遍布著像雀斑一樣的小斑點而得名“雀斑美人”,為了突出產品香甜細膩的口感,同步推出了“自然果點陽光甜”的宣傳語。通過挖掘和使用黃金支點,賦予了產品附加值,即便賣的價格比市面上的其他產品貴,卻依然供不應求。
產品要有性格特征
圍繞著品牌的價值觀,找準角色定位是品牌人格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(huán),扮演好一個角色,才能夠在目標人群中和他們建立關系并展開深刻的交流。而在消費者眼中具有的人格化特征,就是你的品牌性格。
比如打造動物形象IP是個非常典型的人格化方式,吉祥物是品牌在固有的屬性和特征上加工而成,從這些吉祥物中,我們可探知品牌的一些性格特點。
恩施天然富硒馬鈴薯品牌小豬拱拱,就有一個讓人容易記憶的場景,小豬吃土豆最讓人記憶的場景是小豬在田地里拱土豆,土家族人看到追小豬,小豬戀戀不舍自己剛拱出來的土豆。
人格化的品牌必然有故事,這個品牌故事一定是基于品牌、基于事實的故事,故事當中,比如小豬為什么會拱土豆,這個普通的小事是最能打動人的。
我們絕大多數(shù)人都是普通人,那些自然、真實、有情感的故事往往更能打動用戶,產生情感的共鳴。
當一個品牌有了自己故事,它品牌人格才能真正住入用戶的心間。